政策性金融机构(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的区别)

频道:综合金融 日期: 浏览:56

## 政策性金融机构### 一、 简介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在政府政策支持下,以实现特定经济政策目标为宗旨,以国家信用为依托,运用市场化手段筹集资金,并以优惠条件向特定领域或部门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。与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不同,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设立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,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,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。### 二、 主要特征政策性金融机构区别于商业性金融机构,具有以下显著特征:1.

政策性:

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设立、运作和监管都受到国家政策的指导和约束。

它们的业务范围、服务对象、贷款利率和风险控制等方面都体现出鲜明的政策导向。

其目标是服务国家战略,促进经济社会发展,而非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。 2.

金融性:

政策性金融机构以金融手段运作,通过市场化方式筹集资金,并以贷款、投资、担保等方式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。

它们需要遵循基本的金融规律,注重资金安全和运营效率,并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以维持自身可持续发展。 3.

补充性:

政策性金融机构是对商业性金融的补充,主要服务于商业性金融机构难以覆盖或不愿涉足的领域,如:

基础设施建设

公共服务

农业农村发展

中小企业融资

环境保护等

它们与商业性金融机构共同构建多层次、广覆盖的金融服务体系。### 三、 主要类型常见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:

开发性金融机构:

以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目标,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,例如国家开发银行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。

进出口信贷机构:

以支持本国企业对外贸易和投资为主要目标,提供出口信贷、担保和保险等服务,例如中国进出口银行。

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:

以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为主要目标,提供农业信贷、保险和担保等服务,例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。

住房金融机构:

以支持住房建设和居民购房为主要目标,提供住房公积金贷款、住房抵押贷款等服务,例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。### 四、 主要功能和作用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:1.

引导社会资金投向:

通过优惠利率、财政贴息等方式,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,弥补市场失灵,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。 2.

支持重大项目建设:

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提供长期、稳定的资金支持,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。 3.

服务中小企业发展:

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、创业投资等服务,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,促进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。 4.

促进区域协调发展:

加大对欠发达地区、革命老区、民族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,缩小区域发展差距,促进共同富裕。 5.

支持社会事业发展:

为教育、医疗、文化、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,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。### 五、 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政策性金融机构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:

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

如何加强风险防控,确保自身可持续发展

如何深化改革创新,提升服务水平和竞争力

未来,政策性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,优化业务结构,加强风险管理,提高服务效率,更好地发挥其在支持国家战略、服务实体经济、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。

关键词:政策性金融机构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