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#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### 一、 简介为有效防控信用风险,规范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管理,促进商业银行稳健运行,原中国银监会于2007年发布了《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。《办法》规定了商业银行对资产进行风险分类的原则、方法、程序、信息披露等内容,对推动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、提高风险防范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。### 二、 风险分类原则《办法》规定,商业银行对金融资产进行风险分类,应当遵循以下原则:
真实性原则:
风险分类应当真实反映金融资产的风险状况,以借款人的实际风险状况为依据,不得以任何形式隐瞒、掩盖资产质量真实情况。
及时性原则:
商业银行应当及时进行风险分类,至少每半年对全部贷款进行一次分类,并按照《办法》及时调整分类结果。
重要性原则:
商业银行应当根据金融资产的风险程度和管理需要,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级别,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。
审慎性原则:
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分类时,应当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,审慎判断,做到风险分类准确、客观。### 三、 风险分类方法《办法》规定,商业银行应当至少将金融资产分为五类:1.
正常类:
借款人能够严格履行合同约定,信用状况良好,还款能力没有发生明显变化,完全能够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。 2.
关注类:
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出现一定问题,但尚能保证贷款本息偿还。 3.
次级类:
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出现严重问题,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偿还贷款本息。 4.
可疑类:
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,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,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。 5.
损失类:
借款人已经不能偿还贷款本息,并且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后仍然无法回收。### 四、 风险分类程序《办法》规定了商业银行进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的程序,主要包括以下步骤:1.
收集借款人信息:
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客户信息管理制度,及时、准确地收集借款人的财务状况、经营情况、信用记录等信息。 2.
进行风险评估:
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收集到的信息,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、信用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。 3.
确定风险分类结果:
商业银行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,按照《办法》的规定,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级别。 4.
进行风险分类复核:
商业银行应当建立风险分类复核机制,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风险分类结果进行复核,确保分类结果的准确性。 5.
信息披露:
商业银行应当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,及时、准确地披露金融资产风险分类信息。### 五、 意义和影响《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》的出台,对于推动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、提高风险防范水平具有重要意义:
提高了风险管理水平:
强制要求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管理,促使商业银行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,提升风险识别、计量、监测和控制能力。
增强了风险抵御能力:
通过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资产采取差异化管理措施,提高了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。
提高了信息透明度:
促进了银行业信息的公开透明,有利于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了解银行的风险状况。《办法》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,但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,该办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,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。